Guten morgen,我是 Irene 。◕‿◕。✿
~週三の邂逅長笛♥ 愛戀古典
 
從一開始都一直以長笛為主角向各位介紹,但除了"邂逅長笛"外,
還有"愛戀古典",因此Irene來換換口味,開始介紹一些交響樂。
西洋音樂史,分為下列時期:
1、古代 (The Ancient Periods):?~西元500年
2、中世紀 (The Middle Age):西元500年~1450年
3、文藝復興時期 (The Renaissance):西元1450年~1600年
4、巴洛克時期 (The Baroque Era):西元1600年~1750年
5、古典樂派時期(The Classic Era):西元1750年~1820年
6、浪漫樂派時期 (The Romantic Era):西元1820年~1900年
7、現代樂派時期 (The Modern Era):西元1900年~現代
 
但我們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和音樂開始介紹。
巴洛克時期(十七世紀中期至十八世紀中期)
這時期充滿了華麗與性感的藝術,而此時的音樂也是如此!
巴洛克風  
 
這時期是音樂最鼎盛的時期,巴哈、韓德爾、海頓
是最代表的人物。今天先分享韓德爾的皇家煙火
 
 韓德爾介紹
 
    韓德爾與巴哈並稱為巴洛克音樂裏最偉大的作曲家 ,和巴哈同年出生,而且相差不到一個月的韓德爾韓德爾經常被人提出來與巴哈相比較,同樣出生於德國中部,巴哈從未離開德國一步,而韓德爾經常到外地旅行,並定居於英國。巴哈結婚兩次 ,孩子一大群,而韓德爾卻終生未娶,除了倔強不屈的性格相同以外,其他則完全相反。在作品上,韓德爾偏向於旋律性、聲樂性、注種音的要素;而巴哈則注重曲子的構成,器樂性及音重疊的要素;巴哈與韓德爾互相傾慕 ,也很想見面,但因二人均忙於自己的事業,終生未曾相見,在音樂史上留下一個遺憾
    貝多芬的個性跟他很接近,貝多芬晚年非常欣賞韓德爾的音樂,他曾說在韓德爾的音樂裏看到真理。韓德爾的歌劇作品其實很棒,但名垂不朽的卻是他的神劇作品。韓德爾以七十四歲的高齡去世於英國,他生前在英國備受禮遇,英國也為他舉行了隆重盛大的葬禮,並將他的遺骸安葬於西敏寺教堂,比起神童莫札特,韓德爾的確幸運多了。
    羅曼 . 羅蘭所著的 " 韓德爾的風采 "  一書中曾有一段描述韓德爾的趣話 : 韓德爾被稱為大熊,他的肩膀寬大、身材肥胖 ,走路時兩腿張開、左右搖擺、上身挺胸、頭部後仰、頂著大號假髮、濃密的捲髮垂在肩上 、臉長如馬,到了晚年卻變成牛臉,韓德爾的性格豪爽磊落,富有幽默感,是個豪傑型人物。韓德爾的作品以神劇 " 彌賽亞 " 最為不朽,這是當他陷於逆境深淵時僅僅花了兩週便寫成的 ,著名的第四六曲  " 哈利路亞聖詠 " 首演時,喬治二世因為太感動了而起立致敬,因此一直到今天,凡是在演奏此曲時觀眾們都會很自然地肅立。第一四曲是田園曲,據說第二三曲是韓德爾一邊流淚一邊寫下女低音獨唱部分 ,最後裝飾用的阿門聖詠,每一小節都很優美,不愧是世界名曲。
韓德爾    韓德爾2
 
 韓德爾小趣事
在那個時代,很多人都知道他不能忍受樂器調音的聲響;所以,每當他在指揮前,都會要求團員在他出現之前要把所有樂器都條好音。有一天晚上,一個惡作劇的傢伙故意溜進音樂廳,在音樂會開始前把所有樂器的音都調差了,當韓德爾開始指揮時,聽眾能聽到五十幾種沒有調好音的樂器發出的非常不諧和的音。韓德爾發飆了,一氣之下,他踢掉了一把低音大提琴的頂端,然後拿起一隻定音鼓,用吃奶的力量朝第一小提琴丟出去!!(可見他多生氣啊),精彩的來了,在這種瘋狂生氣的狀態下,他的假髮也飛了出去,讓全場觀眾笑到不行!!!!
 
皇家煙火(Music for tje Royal Fireworks)
     巴洛克時代作曲家韓德爾至今最為人所知的作品,除了神劇《彌賽亞》及管弦樂作品《水上音樂》外,就當數同為管弦樂作品的《皇家煙火音樂》(或簡稱為《皇家煙火》)了。1749年,韓德爾寫了這一曲,用來慶祝和澳洲簽署協定一事;但這場音樂的首演卻是音樂史上空前絕後的災難之一。
     為了這個別的場合,國王雇用了一隊建築工在音樂會後面建造一座巨大的背景幕,用來襯托那特殊的煙火表演。首演日,韓德爾親自指揮這首曲子,前半段都很順利,然後煙火就開始了。
     但韓德爾很困惑,為何煙火在他的音樂演奏到一半就開始放了?更糟的是,煙火竟然落在剛建好的背景幕上,就這樣著火了。台下聽眾四處逃命,但他還是固執要繼續指揮他的音樂。韓德爾很生氣,他的脾氣真的很火爆!有人猜想他第二天大概又強迫國王私下再聽一次這段音樂的演奏。是不是很有趣~
 
    韓德爾以法式前奏曲(French Overture)曲式寫作這樂曲的前奏曲(Overture)部份,即慢-快-慢的結構。全曲配器原是為戶外演奏,所以十分驚人-九支小號、九支法國號、二十四支雙簧管、十二支巴松管、一支低音巴松管、三對定音鼓、以及最少四十位弦樂手,一共一百人大樂隊。
 
    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用視覺看美麗煙火,用聽覺來感受皇家煙火配上煙火的音樂氣勢吧~
 

 

資料來源:
4.古典樂天才3班。大塊文華出版
5.西洋音樂史,掘內徑三著,紹毅強議。全音樂譜出版社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rene 湘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